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
验收调查表
浙辐监(YS)字2016第111号
项目名称:龙化迁建合成氨、硝酸工程项目-110kV输变电工程
建设单位:杭州龙山化工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
编制日期: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
验收调查表
浙辐监(YS)字2016第111号
项目名称:龙化迁建合成氨、硝酸工程项目-110kV输变电工程
建设单位:杭州龙山化工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
编制日期: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目 录
工程名称 |
龙化迁建合成氨、硝酸工程项目-110kV输变电工程 |
|||||||||||||
建设单位 |
杭州龙山化工有限公司 |
|||||||||||||
法人代表 |
单月惠 |
联系人 |
夏璐 |
|||||||||||
通讯地址 |
杭州市萧山区临江工业园区红十五路9899号 |
|||||||||||||
联系电话 |
13575746220 |
传真 |
0571-86618654 |
邮政编码 |
311228 |
|||||||||
建设地点 |
杭州市萧山区 |
|||||||||||||
工程性质 |
新建√改扩建□技改□ |
行业类别 |
电力行业D44 |
|||||||||||
环境影响 报告表名称 |
龙化迁建合成氨、硝酸工程项目-11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
|||||||||||||
环境影响 评价单位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 |
|||||||||||||
初步设计 单位 |
杭州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部门 |
原浙江省环境保护局 |
文号 |
浙环辐(杭)〔2008〕028号 |
时间 |
2008年8月 |
|||||||||
工程核准 部 门 |
/ |
文号 |
/ |
时间 |
/ |
|||||||||
初步设计 审批部门 |
浙江省电力公司 |
文号 |
浙电基〔2008〕1157号 |
时间 |
2008年8月 |
|||||||||
环境保护设施设计单位 |
杭州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杭州汉邦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
环境保护设施施工单位 |
杭州交联电气工程有限公司 |
|||||||||||||
环境保护设施监测单位 |
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 |
|||||||||||||
投资总概算 (万元) |
6000 |
环保投资 (万元) |
28.7 |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
0.47% |
|||||||||
实际总投资(万元) |
5739 |
环保投资 (万元) |
30 |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
0.52% |
|||||||||
环评主体 工程规模 |
主变:2×50MVA 线路:1×5km+1×2.5 km(架空线)+0.3km(电缆) |
工程开工日期 |
一期:2009年3月 二期:2013年10月 主变扩建:2015年9月 |
|||||||||||
实际主体 工程规模 |
主变:2×50MVA 线路:1×5.38km+1×1.5 km(架空线)+0.337km(电缆) |
投入试运行日期 |
一期:2009年12月 二期:2013年12月 主变扩建:2015年11月 |
|||||||||||
调查 范围 |
验收调查范围与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致。调查项目和调查范围见表2-1。 表2-1 调查和监测范围
|
|||||||||||||||||||||
环境 监测 因子 |
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 声环境:变电站厂界噪声,变电站和输电线路敏感目标噪声。 |
|||||||||||||||||||||
环境 敏感 目标 |
经资料研阅、现场调查,本工程沿线环境敏感目标存在大量新增,部分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输变电工程》的要求新纳入,部分因工程自2009年建成后,线路下方陆续有一层建筑落成,相应的人员也随之入住新落成建筑及原空置房屋(或杂物间)。本工程实际环境敏感目标与环评文件中的环境敏感目标见表2-2。
|
续表2 调查范围、环境监测因子、敏感目标、调查重点
环境 敏感 目标 |
表2-2 环评阶段和验收阶段环境敏感目标对照表
注:报告中建筑物与工程距离、建筑物高度、线路高度数据仅供参考,后同。 |
续表2 调查范围、环境监测因子、敏感目标、调查重点
调查重点 |
1、工程设计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提出的造成环境影响的主要工程内容。 2、核查实际工程内容、方案设计变更情况和造成的环境影响变化情况。 3、环境保护目标基本情况及变更情况。 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他环境保护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5、环境保护设计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文件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其效果、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落实情况及其有效性。 6、环境质量和环境监测因子达标情况。 7、工程施工期和试运行期实际存在的及公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 8、工程环境保护投资落实情况。
|
电磁环境 标准 |
根据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验收调查标准执行《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标准,并以《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的相关标准值进行校核。无线电干扰验收调查标准执行《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3-1。 表3-1 电磁环境标准限值
|
||||||||||||||||||||
声环境标准 |
声环境验收标准与环评标准一致,验收标准见表3-2。 表3-2 声环境标准限值
|
工程地理位置 龙化迁建合成氨、硝酸工程项目-110kV输变电工程位于杭州市萧山区临江工业园区,其地理位置示意图见图4-1。龙化迁建合成氨、硝酸工程项目-110kV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110kV龙化输变电工程”。
![]()
图4-1 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 |
续表4 工程概况
主要工程内容及规模 110kV龙化输变电工程包括110kV龙化变电站工程和110kV龙化变进线工程。 (1)110kV龙化变电站工程:主变压器1×50MVA。无功补偿装置:电容器4×3600kVar。扩建主变压器1×50MVA。 (2)110kV龙化变进线工程: 110kV东梅变~龙化变线路:线路路径全长5.38km,其中与110kV东梅~电化线路同塔双回4.82km,单回路0.56km,新建杆塔36基。线路运行编号为“龙化1236线”。 110kV临化变~龙化变线路:线路路径全长1.837km,其中电缆0.337km,与110kV东梅~电化线路同塔双回架设0.94km,与110kV东梅~龙化线路同塔双回0.56km,杆塔12基。线路运行编号为“氨肥1623线”。 该工程变电站环境影响按远景规模进行评价。110kV龙化输变电工程环评与实际建成工程内容及规模对照见表4-1、表4-2。 表4-1 变电站工程环评与实际建成工程内容及规模比较
|
续表4 工程概况
主要工程内容及规模 表4-2 线路工程环评与实际建成工程内容及规模比较
工程占地及总平面布置、输电线路路径 (1)110kV龙化变电站占地面积及总平面布置 110kV龙化变电站总占地面积2886m2,为半户内式变电站。110kV配电装置、10kV配电装置、无功补偿装置均位于主控楼内。主变压器布置在主控楼北侧。事故油池位于所址北部;进站道路位于站区北侧。 (2)110kV龙化变进线工程占地面积及路径 110kV东梅~龙化输电线路:线路自220kV东梅变西侧出线后,左转往南至2号桥横河北侧,再沿2号桥横河北侧往东至东直隶河西侧,线路右转,沿东直隶河西侧往南至南星河北侧,再左转往南穿越现状220kV线路至南星河南侧,而后再沿南星河南侧往东至中围中心河至河道西侧,最后沿纬十三路往东至110kV龙化变电站。 该段线路路径长度5.38m(其中与110kV东梅~电化同塔双回4.82m),新建杆塔36基,占地144m2。 |
续表4 工程概况
110kV临化~龙化输电线路:线路自220kV临化变南侧电缆管出线后,左转向东走线,接至氨肥1623线45号塔(电缆终端塔),左转往北与氨肥1623线同塔双回架设,跨越中围中心河至河道东侧,最后右转沿纬十三路与110kV东梅~龙化输电线路同塔双回架设接至110kV龙化变。 该段线路路径长度1.837km,其中电缆0.337km,架空线1.5km,杆塔12基(与110kV东梅~龙化输电线路同塔双回架设),占地108m2。
|
工程环境保护投资 工程投资总概算6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8.7万元,环保投资比例0.47%;实际总投资5739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0万元,环保投资比例0.52%。 |
工程变更情况及变更原因 通过查阅工程设计、施工资料和相关协议、文件,工程建设规模、建设方案与环评阶段方案基本一致。
|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环境影响预测及结论 110kV龙化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于2008年6月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编制完成。环评主要结论如下: 1、环境质量现状 (1)电磁环境质量现状 现状调查及监测表明,110kV龙化用户输变电工程拟建址周围环境的无线电干扰和工频电磁场测量值均为一般环境水平,电磁环境现状质量良好。所址拟建址周围声环境符合执行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3类标准要求。线路拟建址周围的声环境符合3类标准要求。 2、环境影响预测 (1)电磁环境影响 经类比监测分析和理论计算,可以预测110kV龙化用户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行后,对变电所围墙外20m和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20m,0.5MHz频率处的无线电干扰贡献值将低于评价标准限值;变电所周围以及输电线路沿线的工频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亦将分别符合本工程对居民区的评价标准限值,符合电磁环境保护要求。 (2)声环境影响 110kV龙化用户变建成投运后各侧围墙外1m处的噪声预测贡献值均能符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1990)Ⅲ类标准的要求。输电线路的运行也不会改变周围声环境现状质量。 (3)水环境影响 变电所运行期无生产污水,值守人员(1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可排入厂区污水管网统一处理。所区雨污分流,雨水可设置雨水井汇集后外排;突发事故时可能产生少量漏油或油污水,由专业单位收集集中统一处理。 (4)固体废物影响 运行期产生的垃圾为变电所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产量每人每天约0.5kg,设置垃圾箱分类收集,与厂区固体废物一起处置,废旧蓄电池由原厂家负责回收。
|
续表5 环境影响评价回顾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 2008年8月12日,原浙江省环境保护局以“浙环辐(杭)〔2008〕028号”《龙化迁建合成氨、硝酸工程项目-11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意见的函》对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了批复。环评批复主要意见如下: 一、根据环评结论、专家审评意见,原则同意龙化迁建合成氨、硝酸工程项目-110kV输变电工程按拟定规模进行建设。具体为在环评指定位置(萧山区临江工业园东南部化工园区厂区北侧)建设户内变电站一座,主变2×50MVA。本期,主变1×50MVA。新建110kV新建2回,分别来自220kV东梅变和220kV临化变电所,钢管塔架空路径长度1×5.0 km +1×2.5km;电缆路径长度0.3km。 二、输变电线路应符合《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等标准,做好项目的电磁辐射和无线电干扰防护工作。 三、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认真落实环境影响报告表提出的各项环保对策措施: (一)变电所合理布局,选用低噪声型的机械设备,主变、风机等高噪声设备应远离环境敏感点设置,并做好相应的防噪措施,确保厂界噪声达标。 (二)变电所雨、污分流。变电所内应设置足够容量的事故油池,废油由专业单位收集统一处理,不外排。 (三)加强项目施工期环境管理,工程保养水、施工冲洗水必须经沉淀达标后方可排放,制定文明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禁止高噪声作业,不得噪声扰民。认真做好项目的土石方平衡,防止水土流失和施工环境污染。项目建成后,应及时拆除施工和生活临时设施,进行复绿,并做好项目的生态保护。 (四)妥善处理好与项目周边群众的关系,做好宣传与解释工作。 四、项目建设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加强环保管理,认真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环境风险预案和事故防范措施。项目竣工后应及时申请环保验收,验收合格方可正式投入使用。项目建设内容、规模有重大调整,须重新履行环评程序。 |
阶 段 |
影响 类别 |
环境影响报告表及审批文件中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 |
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未采取措施原因 |
前期 |
生态 影响 |
环评文件要求: (1)变电站选址位于龙化集团厂区内,输电线路路径选择避开生态敏感区。 (2)变电所采用半户内设置。 (3)基础形式的选择因地制宜,减少塔基土石方开挖量和弃渣量。 |
已落实。 (1)变电站选址位于龙化集团厂区内,输电线路路径选择已尽量避开生态敏感区。 (2)变电所采用半户内设置,节约用地。 (3)线路设计中根据不同的地形选用合理的塔型。 |
污染 影响 |
环评文件要求: 选用低噪声主变,以保证厂界噪声达标。 设立事故油池,检修或事故时的油污水交由有资质的单为处理。 环评批复要求: 变电所合理布局,选用低噪声型的机械设备,主变、风机等高噪声设备应远离环境敏感点设置,并做好相应的防噪措施,确保厂界噪声达标。 |
已落实。 (1)110kV龙化变电站位于杭州龙化集团厂区内,厂区厂界噪声纳入杭州龙化集团整体验收。 (2)龙化变电站已设置事故油池,如检修或是事故状态,收集的油污水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
|
社会 影响 |
环评批复要求: 妥善处理好与项目周边群众的关系,做好宣传与解释工作。 |
已落实。 (1)建设单位已配合当地政府部门做好项目周边居民协调沟通,按政策落实土地征用、临时占地租用、青苗补偿等手续、费用。 (2)开展输变电工程环保知识宣传工作。 |
|
施工期 |
生态 影响 |
环评文件要求: (1)变电站施工用地及生活用地利用龙化集团厂区,不另租地。 (2)塔基施工开挖土石方尽量回填,弃渣应选择低地堆放和拍实,必要时设置挡土墙;塔基开挖时表层土与深层土分别堆放,铁塔架设完毕后,按深层土在下,表层土在上的顺序回填。 |
已落实。 (1)根据施工总结,变电站施工及生活用地均位于龙化集团厂区内,未另租地。 (2)塔基开挖施工开挖土石方全部回填,无弃渣。 |
续表6 环境保护措施执行情况
阶 段 |
影响 类别 |
环境影响报告表及审批文件中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 |
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未采取措施原因 |
|
生态 影响 |
环评批复要求: 认真做好项目的土石方平衡,防止水土流失和施工环境污染。项目建成后,应及时拆除施工和生活临时设施,进行复绿,并做好项目的生态保护。 |
(3) 项目建成后,已及时拆除施工和生活临时设施,并已落实了项目的各项生态保护措施。 |
施工期 |
污染 影响 |
环评文件要求: (1)噪声治理:白天施工时,尽量选用低噪设备,加强施工机械管理,合理布置施工作业,加强对施工现场噪声污染源的管理,减小施工噪声影响。 (2)废水治理:变电站施工期间设置了临时沉淀池和化粪池分别对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不对周围水环境产生影响。 (3)固体废物治理:施工期固废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对周围环境基本无影响。 环评批复要求: 加强项目施工期环境管理,工程保养水、施工冲洗水必须经沉淀达标后方可排放,制定文明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禁止高噪声作业,不得噪声扰民。 |
已落实。 (1)噪声治理:文明施工,夜间不安排施工。 (2)废水治理:变电站施工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上清液用于洒水降尘。变电站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纳入化粪池处理,定期清理。 (3)固体废物治理:施工期人员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分类集中堆放,定期清运。 |
社会 影响 |
/ |
文明施工,尽量减小设备、材料运输对当地交通等的影响。 |
|
试 运行期 |
生态 影响 |
环评批复要求: 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 |
已落实。 生态保护、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已落实并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使用。 |
污染 影响 |
1、环评文件要求: 竣工验收阶段对工程电磁、声环境进行监测。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可排入厂区污水管网统一处理。 |
已落实。 (1)委托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对该工程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进行了监测。 (2)变电所实行雨、污分流。运行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厂区污水管网。 |
续表6 环境保护措施执行情况
阶 段 |
影响 类别 |
环境影响报告表及审批文件中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 |
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未采取措施原因 |
试 运行期 |
污染 影响 |
2、环评批复要求: 输变电线路应符合《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等标准,做好项目的电磁辐射和无线电干扰防护工作。 |
已落实。 (3)变电站围墙外5m处工频电场强度为4.02×10-3~9.77×10-2kV/m,磁感应强度为5.42×10-2~6.06×10-1μT;输电线路周围环境敏感目标工频电场 |